中新网长沙11月29日电(易丹)29日,以“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——新一代工程机械”为主题的2023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东南亚分展(以下简称“马展”)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开幕。
2023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东南亚分展在吉隆坡开幕。易丹 摄
此次展会是马来西亚极具影响力的中国自办展、中马两国商贸交流合作的重要盛会之一,也是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寻求发展的重要一站,为马来西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工程机械重型设备专业展会。
作为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首个海外分展,该展旨在借助RCEP国际合作优势,通过展会、论坛、产业推介会的方式,组织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抱团出海,拓展东南亚及“一带一路”市场,与东南亚主要国家建筑、工程承包商、协会和大客户建立紧密协作渠道。
为期3天的展览设混凝土机械、起重机械、隧道掘进机械等6大专业展区,120余家参展企业,包括三一重工、中联重科、山河智能、铁建重工、龙工、维特根、星邦智能、杭叉、合力、山东七运集团、五新等在内的众多主机企业重装亮相,向全球客商展示中国工程机械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理念,满足全产业链一站式买家采购需求。
为促进两地产业深度交流发展,展会同期举办长沙工程机械产业东南亚经贸合作大会及20余场商务洽谈会,为中外投资者、引资者“搭台唱戏”。
本届展会吸引了马来西亚全国总商会、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、马来西亚建筑商总会、马来西亚建造行联合总会等53家东南亚地区商协会组团参加,开展首日参会专业观众突破6000人次。
开幕式现场共签约7个合作项目和采购项目,涉及展览合作、供应链配套、工程机械品牌推广、物流运输等领域,三一重工、中联重科、星邦智能3家企业采购签约总金额1.33亿元。
组委会表示,2023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东南亚分展的召开,为搭建专业化产品及施工解决方案展示、交流、合作共赢共享的国际平台,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行业高端盛会,赋能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。(完)
中新网绍兴11月29日电(记者 项菁)菜场“新贵”冬笋、“橘中爱马仕”红美人、“美食五味肉”甲鱼、“下饭第一香”腊肠……大雪节气降至,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天气渐寒,一批批冬令美味新鲜出炉,催热了冬日里的“土味经济”。
瞄准竹鞭附近区域、刨去表面的土层、切断根部……一早,绍兴市上虞区长塘镇会篁村村民就拿上锄头,到竹林里寻找有裂缝的小土包,挖掘鲜嫩成熟的冬笋。“今年天气适宜,笋的质量好,甜又脆。”村民罗长荣欣喜道。
农户展示新挖的冬笋。余斌 摄
“七山一水两分田”的浙江拥有丰富的山林资源,仅从长塘镇看,当地共有竹林面积1.5万亩,竹笋年产量约3万吨,是当地农户重要的经济来源。
为促农增收,当地成立多家竹笋合作社和共富工坊,如今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冬笋。长塘镇“株够可以”竹笋产业共富工坊负责人罗彩霞称,“冬笋刚上市,2万多斤就被预订了,主要是上海、苏州、杭州的客人。”
浙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,为食物生长和培育提供了绝佳环境。在浙江沿海一带,柑橘也成了这个冬季的“明星”产品。
宁波象山地处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,连日来,晓塘乡田间地头弥漫着柑橘的清香,随处可见硕果累累的“象山红美人”柑橘,橘农迎来丰收季。“橘二代”顾芷宁称,价格和往年差不多,零售价每斤30元左右。
红美人柑橘。象山县农业农村局 供图
“象山红美人”柑橘因果皮光滑、肉质细软、糖度高、降酸早、香味浓,而被称为“橘中爱马仕”,是广大橘农心中名副其实的“致富果”。今年以来,该县创新启动“象山红美人”碳标签工作,推广运用低碳种植技术,在包装上加注碳足迹标签,推动柑橘产业低碳高质量发展。
蜜橘也是今冬各大市场上的香饽饽。在“中国蜜橘之乡”台州黄岩,蜜橘种植已有1700多年历史,今年种植面积约5.4万亩,销售产值超4亿元,亩均产量有望较2022年增加10%。
纵观“浙产”的冬日美味,除了瓜果时蔬,还少不了“土味肉食”。
这些天,在江南水乡——越城区富盛镇“渔父农庄”甲鱼养殖场,农户们手持专用钢叉,开启了一年一度冬捕。据养殖场负责人蒋天明介绍,养殖塘采用“渔鳖草”混养的生态循环模式,严格控制水质和放养密度,同时尽可能模仿野生甲鱼的生长环境,提升品质、促进增收。
“来尝尝新出炉的腊肠……”中午时分的安昌古镇摩肩接踵,海内外游客畅游水乡之时,也会打包带走一些腊肠、腊肉特产。
家家户户晒腊肠正是江南古镇的“过冬仪式感”。每年立冬后,绍兴安昌古镇便热闹起来,腊肠、酱鸭、腊肉、鱼干等土特产飘香四溢,民居廊檐窗前、沿街廊下入目皆是,整条古街喜迎销售旺季。
古镇居民抢晴晒肉。项菁 摄
一系列地方美味凭自身实力强势“出圈”,透过这些“土味”,人们既能发现“鱼米之乡”浙江地域的独特性,亦看得见“绿水青山”不断转化为“金山银山”的浙江之道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