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西宁11月29日电 (李隽)29日,记者从青海省发改委获悉,该省全方位拓展合作交流新空间,实施外贸主体培育提质增效工程,加强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政策规则标准联通,通过推动产业链高效融入全国市场,推动创新链有效融入全国网络等措施,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大循环。
资料图为2021年12月开行的西宁至越南的货运班列。青海省商务厅供图
“我们不断提升开放发展水平,积极参与共建‘一带一路’和西部陆海新通道,高效运行西宁综合保税区和西宁、海东跨境电商综试区。支持格尔木建设国际陆港,加快推进西宁、格尔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及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。推进省市区间合作协议事项落地。”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吴密森说。
据悉,青海省积极参与国际循环,促进内需和外需、进口和出口、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。全方位拓展合作交流新空间,发挥对外经贸合作平台作用,拓展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、日韩、欧盟等投资贸易合作,积极开拓拉美、非洲等地区市场。持续提升青洽会、环湖赛、“一带一路”清洁能源发展论坛、国际生态博览会等展会赛事影响力。
青海省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扬介绍,该省将实施外贸主体培育提质增效工程,扩大特色优势产品出口规模,建设一批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。加强出口商品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,打造特色轻工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。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境外并购和股权、创业投资,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和生产基地。加大境外投资备案登记管理服务与指导,支持有意愿、有实力的省内企业“走出去”。
“同时,加强与相关国家政策规则标准联通。落实统一内外销市场准入政策,支持出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,推动‘同线同标同质’发展,完善商品进出口管理和外贸促进政策体系,促进内外市场顺畅对接。”杨扬说。
此外,青海依托高原特色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方向发展。重点优化升级优势产业全产业链,促进上下游、产供销有效衔接,增加中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供给,锻造更多高品质的“青字号”产品,提升面向全国市场的供给适配性。同时加强跨省域科技资源对接,推动更加有效的区域协同,构建更加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,推动更加顺畅的要素配置,全方位、深层次融入国内大循环。(完)
中新网北京11月29日电 台湾《联合报》近日发表了介绍湖北省天门市的报道,追溯了天门蒸菜的传承历史。
天门蒸菜。图片来源:台湾《联合报》
报道称,天门蒸菜,自古飘香。几千年来,蒸菜技艺在天门世代相传,且有所增益。经过漫长的历史传承,天门蒸菜逐渐形成“天门九蒸”等技法,以及完善的蒸菜技术体系。
天门蒸菜凭借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、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技艺,成为楚菜代表品种之一。菜品之丰、技法之多、味型之广,使许多游客慕名前来品尝。2010年,中国烹饪协会命名天门市为“中国蒸菜之乡”。
天门境内河流纵横交错,湖泊星罗棋布,水产品、禽类、粮食、蔬菜等物产丰富,为天门蒸菜提供了多样的食材原料。
在当地,每逢有客来,东家就用“三蒸”待客。这其中的“三”不是确数,而是概数,菜品一般是蒸肉、蒸鱼、蒸素菜各两道及以上,蕴含大吉大利、年年有余、延年益寿之意。此外还有清鲜可口的“素三蒸”和香味浓郁的“荤三蒸”。
天门蒸菜制作工艺独特,归纳起来有九种,即粉蒸、清蒸、炮蒸、扣蒸、包蒸、酿蒸、封蒸、干蒸、造型蒸,其中又以粉蒸、清蒸和炮蒸最为古老和著名。
当地民间宴席更是突出了蒸菜的特点,“八蒸八扣十大碗”即一桌有八道是蒸菜,只有一道甜菜和一道饭菜。天门真可谓无菜不蒸、无宴不蒸。(完)